2013-05-15 09:17:21出处:作者:妈妈中国网
2013年5月6日星期一 晴 3岁6个月9天
自由选择的权利
孩子需要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,有时候我们还需要“故意”赋予孩子这样的权利和自由,以此来训练她们承担相应后果的能力。
昨天晚上,从外面干活回来,已经7点钟了。为了尽快把晚饭端上桌,我和宝爸分工合作、各司其事:我做饭、他照顾孩子!他的工作就是带领孩子们脱换衣服、洗手、洗脸。我在厨房里双管齐下一边把汤锅放在火上烧着准备煮面,一边洗西红柿准备做卤。当我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,蕾蕾却和爸爸对峙上了——她不同意爸爸陪她去洗手,也不想自己去,非要妈妈陪着她才肯去洗手,当然脱衣服、换衣服也一律遭到了同样的尴尬局面。话说当时,我汤锅里煮上了面,炒锅里炒着西红柿——我就跟蕾蕾说:“你不喜欢爸爸陪着你,就自己去洗吧,我相信你自己也能洗干净!”她不干,站在我身后吭叽——她是在求关注,我们都在外面忙了一天,虽然蓓蕾一直在旁边玩儿,但我们都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事情,根本没有照顾到她们的感受。所以,我很能理解,她此时出现的这种消极情绪——她是在“耍手腕”以此来求得我们的对她们的关注!当然孩子不可能意识到自己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,她们只是凭直觉、凭经验用自己认为最快、最有用、最直接的手段来获得我们的关注罢了。但是,我不能用我的“关注”来奖励她的这种不恰当的行为,所以,我给了她一个选择:“你可以选择自己去洗手,也可以选择让我陪着你去。如果你自己去洗的话,马上就能洗,然后就可以坐下来喝水、吃东西(中午剩的松饼,被我热了一下,蓓蓓已经洗完手吃上了);如果你想要我陪你去洗手的话,就需要耐心地等一会儿,我现在正在炒菜你也看到了,等我炒完菜才能陪你去。”听了我的话,她痛苦地犹豫着:“是……”我又把两个选择强调了一边:“是自己去洗,现在就能吃到东西,还是等着我陪你去洗,待会儿再吃。”她这回痛下决心:“妈妈陪蕾蕾去洗。”我爽快道:“好,那你耐心地等我一会儿吧!”这回,她参与到了选择中,自己为自己的行为做主了,也就能耐住性子,安静地陪在我身边等着我了。当我熄掉煤气拉着她的手走向卫生间的时候,她已经有点儿兴高采烈的模样了。
摆脱“控制” 吃饭的时候,蓓蓓胃口极好,很快就吃了大半个松饼。而蕾蕾,空虚而亟需关注的精神主导了她的情绪,因此怎么都觉得不顺。先是宝爸把她的松饼切开了,她大哭着要求回到刚才,发现不可能就要去用双面胶把两半的饼粘上。我和宝爸一直和她共情,表示理解她的痛苦,后来她终于哭哭啼啼地接受了现实。但对于蓓蓓坐在我旁边,而她挨着爸爸坐表示很不满——甚至打算以不吃饭来就此相要挟。我把椅子搬到她们俩之间,坐了下来,她还是不好好吃饭,胃口很不好的样子,一直哼哼唧唧。我就跟她说:“不想吃就别吃了!”她不干,要吃,但还是不好好吃,还要我抱着。我就把她抱在怀里,她有一搭、没一搭地吃着盘子里的面条,松饼也没吃多少。最后草草收场了,看到我抱着她,蓓蓓也靠过来要我抱,我就把她俩都搂在怀里——跟她们说了一会儿话。 因为今天的饭吃得晚,所以讲了一会儿话就差不多8点了,到了洗漱时间,可蕾蕾的情绪还是很不好,我和蓓蓓进了卫生间,她蹲在地上开始哭。并且说自己“腿麻”——对于‘腿麻’,我真的有颇多揣测:第一,真的麻,可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,或者白天活动得太多,累到了,她表达不清楚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说成了‘麻’;第二,实际上不麻,只是以此作为获得我们关注的手段,让我们可以借此给予她更多的关心——这可能反应出孩子缺少关爱,需要走“歪门邪道”来获得关注,所以需要反省的是我自己。但是,不管处于怎样的原因,我认为,目前洗漱上床才是第一要务。所以,在她哼哼唧唧说自己腿麻的时候,我帮她揉了揉腿,然后要求她和我们一起刷牙。可是,她忽然大哭起来,我问她:“你站在这儿大哭是什么意思呢?我希望你洗漱,但是你有什么打算呢?”她哭着说道:“蕾蕾想哭一会儿!”我说好的,你哭一会儿吧,我和蓓蓓先刷牙。然后她就一个人站在那儿哭,后来哭出了鼻涕和眼泪,往我要纸,我递给她,她擦完鼻涕顺手扔在了地上,我告诉她:“把纸捡起来,扔进垃圾桶!”她听了我的话,更加大声地又哭了起来。后来,蓓蓓刷完牙,要洗脚,我就给她接了一小盆水。蕾蕾见了也要洗,她们就一人坐一个小板凳,把脚放在一个盆里洗着,忽然俩妞又因为争空间打了起来,蓓蓓打蕾蕾,蕾蕾尖声大叫着哭——我告诉蓓蓓不要打人,然后让蕾蕾对蓓蓓说:“不要打我!”……可是,小家伙们把我领进了她们设计好的圈套里去了——以“打人和被打”获取关注!意识到这一点,我决定冷处理。当我对她们你来我往的“表演”无动于衷的时候,她们很快就对此失去了兴趣。然后,俩人洗屁股,蕾蕾洗完了屁股哭着对我说:“蕾蕾还没刷牙呢!”我告诉她:“没关系,现在刷也可以。”她站在镜子前,我把牙刷递过去,她又开始哭。 问她:“你这是作何打算?” 她委屈巴拉地说:“蕾蕾还要哭一会儿!” 我:“行,你哭吧,我陪着你!” 然后,我站在她身后,用手握着她的肩膀。她哭了一会儿,大概哭够了,开始刷牙。刷完牙进屋上床,念了一本《FISH FACTS》。然后睡下。 …… 整个晚上,从吃饭开始,一直到上床,小蕾蕾一直处于黏人和缠磨的状态中,还好,我没有受到她情绪的影响,而是能够很冷静地跳到远处观察。当我表现得很理性,而不是很情绪化的时候,她的情绪的感染力明显降低了。她的情绪一直留在她自己那里,我帮助她疏导、引导她做出选择,但不被她的情绪所控制。所以,当我们一起躺在被窝里,而我把头靠在她的头上表示亲热的时候,她也低声地呢喃:“蕾蕾爱妈妈!”当我们具备觉察她们行为背后的目的智慧的时候,我们就很容易明白接下来应该怎么做。要想不被孩子控制,真的需要智慧和耐心。
蓓蓓的鞋子 早上出门之前,蕾蕾孩子卫生间洗脸,蓓蓓已经准备好穿鞋子了。 她兴高采烈地去鞋柜里拿出了自己的帆布鞋,不无得意地叫道:“妈妈,看蓓蓓!”——我知道,这个时候,她是在寻找我的肯定和赞扬,可是当时我头脑短路了直接说出了我自己的想法。 我对她说了句:“哦,宝贝儿,别穿这双鞋,穿新买的那双鞋……” 自己的话说出口了,也意识到说得鲁莽了。那个期待表扬的小妞,遭遇了否定,脸上的表情僵住了,接着哽咽道:“不好,新买的鞋子太挤脚了,蓓蓓穿着不舒服……” 我赶紧也跟着澄清:“宝贝儿,我想让你穿新鞋是因为你现在拿的这双鞋太脏了,我想把它刷一刷。但是,最终的选择权在你自己手中,你自己来决定你今天穿哪一双……” 听了我的话,她止住了哭,也凝固在那儿不动,不知道是在选择还是在犹豫。倒是蕾蕾走了过来劝道:“穿吧,蓓蓓!” 就这样,蕾蕾穿着新鞋,而蓓蓓穿着一双面目全非(前一天,她穿着这双鞋去踩过水坑)的鞋子去了幼儿园。 话说从幼儿园回到家之后,小家伙脱下来鞋子,直接送进了卫生间一边还对我说:“妈妈,把鞋子刷了吧!”——呵呵,小家伙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!我的每一句话,她都那么认真地对待着!
别人为什么吃呢? 晚上从幼儿园回来,领蓓蕾去小区门口的果蔬超市买水果。惊讶地发现他家做起了烧烤,一个大大的烤炉架在车来车往的马路边上,四张塑料的桌椅也就摆在了离马路不足5米的地方。我和店里的人打招呼问:“你们做起烧烤啦?”蓓蕾听了我的话,要去看,我就领她们去烤炉那儿看,然后还指着放串的冷柜给她们看。看完了,蓓蓓对我说:“妈妈,蓓蓓也想吃。” 我:“宝贝儿呀,这里离马路那么近,车来车往很多灰尘和汽车尾气都会落到烤的东西上面,实在不卫生,吃了会危害健康。” 蓓蓓:“妈妈,别人为什么吃呢?” 我:“嗯……别人可能不怕生病吧,我可害怕宝宝生病呢,生病很难受的。……也有可能别人没有意识到卫生的问题吧……”(真的好难回答,我也纳闷为什么别人要去吃路边的烧烤呢?)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,我对她说:“如果你也想吃烧烤,妈妈可以在家里给你做。” 她:“好,今天就做!” 我:“哎呀,今天肯定不行,因为做烧烤要准备很多东西,咱们现在肯定来不及准备的。嗯,我们可以找个周末,然后把需要的东西都买来,然后一起做烧烤……对了,我今天给你们煮了玉米和地瓜,你们想吃吗?” 蓓蕾齐声地:“好!想吃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