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9-09 11:12:20出处:搜狐母婴 作者:妈妈中国网
执着于“一致”——我真的很需要安全感 2岁半左右的宝宝对“一致”相当看重,要求一切都要“一致”,无论是未知、顺序、方式还是路线、物品归属他会自己立下一些“规矩”。他的时间观念是以事件为标准的,一旦你破坏了,他会大发脾气,要求重来一遍。他的要求往往具有不可逆性,让你感到既无助又无奈。 ● 解决方法: 1、和宝宝合作,共同制定和遵守生活中的“规矩”。 2、如果一不小心破坏了“规矩”,请陪伴他,允许它释放情绪。 3、放心,极端情况不会持续太久的。 ![]() 对着干又很多变——让我“做选择”确实好难 如果说1岁半左右的宝宝喜欢违背大人的意思,那么2岁半左右的宝宝最喜欢和自己作对,明明“想要”,却说“不要”。 这是因为让2岁半左右的宝宝“做选择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他常常认为两者皆可又皆不可,前一秒要这样,后一秒又反悔了。 你会觉得,他总是在故意挑战你的底线。 ![]() ● 当宝宝与父母对着干时怎么办? 不要乱丢玩具!× 你也可以:√ 如果你仅仅告诉宝宝“不要做什么”,他会感到很迷惑,甚至认为你在暗示让他去做什么。不如直接用清晰具体的话语告诉他,你想要他干什么,最好加上你直观的动作示范。 ![]() 不要到处乱画!× 你也可以:√ 告诉宝宝什么情况下允许做,帮助他把特定的行为和特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。 ![]() 穿上衣服和鞋子!× 你也可以:√ 给宝宝提供与他当前能力和喜好相匹配的选择,尽量让他选择“如何做”,而避免让他选择“做不做”。选项要具体明确,所提供的选项最好都是你允许的。可以把你希望他做的这个选项放在最后,因为最后那句话通常令人印象深刻,容易被选中。 ![]() 宝宝在搭积木,你们必须出门:“快点!该出发了!”× 你也可以:√ 尽量不要打断宝宝正在进行的活动,如果不得不中止,请从他目前的活动出发,提出选项让他做出选择。 ![]() 穿上鞋子!× 你也可以:√ 宝宝很乐意证明你说得不对,假装怀疑他做不到与他当前能力相匹配的某事,当他做好之后,表现出对他所做之事赞叹不已 (此法谨慎使用,不要挫伤他的积极性) ![]() ![]() 攻击性行为——我只是不想被冒犯 2岁=平行游戏期 2岁半左右,他才真正开始注意到身边其他的小朋友。 尽管注意到的原因只是担心自己的玩具被别人抢走,或者他也想把别人的玩具占为己有,但这确实是心理成长的一大进步。 2岁左右宝宝正处于建立自我意识的时期,他非常看重对所有权的保护,包括身体、玩具、家人。甚至是他所见到的一切,凡他认为属于他的东西受到了任何侵犯,他会采取一切防御行动尽力保护。如果你因此认为宝宝很不乖、很暴力,其实是有失公允的,他只是不想被冒犯。 ● 解决方法: 必须理解宝宝产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和心理,关心他的感受,找到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。 ![]() ![]() 如何表扬才有效? 及时、热切、真诚地对宝宝得具体行为或动机表示赞赏,并表示你欣赏他这种行为或动机下的优秀品质 因为即使有时候,宝宝还是把事情搞砸了,但是他想要积极尝试、努力表现的念头总归是好的。 如何批评才有效? 1、对宝宝的行为做客观点评,对号的行为和动机表示赞赏,再明确告诉他错在哪里,示范该怎么做,寻求合作,有进步就要及时表扬。 2、不要在宝宝“工作”时试图与他沟通,因为他正在专心致志、心无旁骛。 3、蹲(坐)下来与宝宝肩并肩说话,因为面对面说话有时候代表亲热,有时候也代表对抗。 4、沟通时用短句子、小音量说话,配合表情和肢体语言,可以适当重复,但切忌没完没了。 ![]() 【奶爸说】 ● 儿童2岁后很多重要的敏感期开始陆续到来,如自我意识敏感期,通常表现有物权意识,“我的!”“什么都是我的!”咬人、打人、说“不”等;审美敏感期,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须完整;秩序敏感期,需要并保护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…… 可以说2岁后,才是真正的考验开始。这时期,孩子虽然会说话了,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,很多时候就会表现的脾气更急;强烈的好奇心、旺盛的探索欲加之交替到来的各个敏感期,这一切都在考验着家长的心性、耐心及教养智慧 ● 那这么说除了理解、忍让,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么? 1、榜样的力量: 你自己做事的方式、情绪的表达、沟通的说话语气等等,孩子都会去模仿。所以,如果你自身的性格、言语行为没什么问题的话,孩子也一定会模仿学到好的样子。如果你本身问题就很多,那也别去责怪孩子,做好自己,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2、接纳情绪、引导行为: 正面、负面的情绪,哭闹、发脾气这不仅是孩子会有的表现,成人也会有。不要总想着如何压制,“不要哭了!”“不许闹了!”以共情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,孩子只有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了,才会逐渐平静下来;透过表象去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真正的诉求,是家长需要做的 常给孩子讲故事、读绘本,陪孩子做游戏,可不仅仅只是增进了亲子关系,更重要的是你会从中发现可以通过这些方式,如何更好的去引导孩子的行为 3、真正的尊重 你要做到“真正得懂得尊重”,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,也就是说他开始逐渐的成为一个真正的“人”。如果你不把他当做“一个独立的人”去尊重,而是一味的命令、压制,通常可能会有两种结果。要么破坏了孩子的内在自我建构,使之不能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,被你训练的很“听话”、“懂事”;要么就是“战争”不断,两个人之间的权利战争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