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孕首页 > 妈妈中国网 > 育儿健康 / 正文

2岁童童爱哭闹、不听话 气质测评是“难养儿”

2013-05-16 15:51:17出处:作者:妈妈中国网

 童童2岁了,早晨婆婆带着他到小区里玩的时候,熟悉的人都会夸一句:“娃儿长得真乖啊。”

  “乖,乖啥子哟,难带得很,是个难养儿!”婆婆嘴一撇,话还没说两句,童童拉着婆婆的手就开始闹了,“走,走……”

  “我带起累得很啊,啷个办哟。”婆婆一边被拉着往前走,一边扭过身说。

  童童是个“难养儿”,这个词是他们上周才从一家医院的儿保中心听回来的。婆婆自从知道童童是“难养儿”以后,心理压力很大,因为童童的爷爷、爸爸和妈妈都下了死命令,一定要在童童上幼儿园之前,把童童改造成“易养儿”。

  爸爸妈妈做考题 儿子成绩是“难养儿”

  (经常哭闹,不抱在手不睡觉……)

  上周四,童童的爸爸、妈妈还有婆婆一块去医院给他做儿保,顺便做了个儿童气质测评,但是这个“考试”,还得由爸爸妈妈来完成,因为孩子太小,医生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生活的全部内容。

  “孩子有固定的睡眠时间吗?”“起床时是烦躁不安还是很愉快?”“和陌生人见面,是拒绝还是接受?”一共70多道“考题”,爸爸妈妈一一仔细地填完了。

  测评结果出来了,让爸爸妈妈倒吸一口凉气“难养儿”!

  顾名思义,“难养儿”就是难带的孩子了。医生解释说,这种孩子,爱哭爱闹,情绪总是不稳定,生活缺乏规律,对新事物和新环境接受很慢,抚养起来很麻烦。

  回想孩子从出生到2岁的这段日子,一直带他的婆婆最有感触了:

  孩子出生后,经常晚上哭闹,嘴里老哼哼唧唧,不抱在手里不睡觉,有时候抱起还不满足,还得大人又唱又跳嘴里才停下来。大人刚把他放在床上,手还没伸出来,他又醒了。孩子虽然没常生病,可是这样带下来,真把人都要累垮了。

  从医院儿保科出来,婆婆一路唉声叹气,爸爸妈妈默不作声。只有童童,看着车窗外的东西入了神,时不时手舞足蹈。

  “理想孩子”打造计划

  (婆婆负责生活,爷爷负责教育,妈妈每天讲1小时故事,爸爸每天陪做1小时游戏)

  孩子是“难养儿”,一家人都觉得不能接受,因为在大家眼里,“难养儿”好像等同于没出息,以后会是个无用之材,而且说不定,还会成为社会垃圾。为此,家里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,研究如何打造“理想孩子”,把童童从“难养”变成“易养”。

  经过讨论,家里一致决定:退休后返聘到单位的爷爷坚决辞职,协助婆婆带孩子。婆婆负责孩子的生活,爷爷负责教育。爸爸妈妈下班后也不能放松,妈妈负责每天给孩子讲一个小时的故事,爸爸则负责跟儿子做一个小时的游戏,既锻炼孩子的耐心又能提高孩子的智力……

  可是,几天过去了,童童还是那么难带,他根本就不听大人的。妈妈给他讲故事,他到处乱跑,妈妈为此打了他的屁股,可大哭一场以后仍然如此;爸爸和他做游戏,游戏不是他喜欢的,他拿着画笔到处乱涂乱画,爸爸气得快吐血……

  专家:难养不好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

  (做气质测评是为了让家长因材施教,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)

  孩子的气质,到底哪一类最好,哪一类最差呢?童童的爸爸妈妈一直想问这个问题,童童是不是属于最差的那一种?

  重庆儿童医院儿保科蒋志阳说,童童的爸爸妈妈不要想得太坏了,其实孩子的气质没有好坏之分。之所以做儿童气质测评,就是为了让孩子的家长早一点认清自己的孩子,到底属于什么样的气质,从而“因材施教”,这样才能减少孩子因为教育方式不当而造成的焦虑,增加孩子的安全感,减少孩子的不良习惯,促使孩子们的情绪和行为健康发展。

  其实,孩子的气质是天生的,也不容易改变,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根据不同气质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。比如童童,家长就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的身上,只能因势利导,促进他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。

  当然,难养型的孩子,父母需要花的精力会稍微多一点,但这并不等于说,孩子就不好。